近日,融媒体中心(数字资源创作中心)成功举办以“技术驱动创新,协作提升效能”为主题的业务交流会。此次交流会旨在加强融媒体中心与院内各部门间的交流合作,重点围绕视频制播、九州云播平台AI功能升级以及数字资源管理平台应用展开,通过理论解析、案例展示与场景化应用探讨,全面提升院社数字化内容的生产与传播效能。各单位、各部门视频相关人员及编辑共40余人参会。
移动端直播经验分享:技术筑基,内容提质
融媒体中心影视制作编辑韩亚斌以“移动端视频制播基本技术”为主题,采用了“理论解析+场景实操”的立体化分享模式。他首先从摄影三要素切入,通过仿真动图生动阐释光圈、快门速度与ISO值的动态平衡关系,并结合热门影视剧的推拉摇移镜头范例,深入剖析不同运镜手法对叙事节奏的影响。
活动特别设置了沉浸式实操环节。韩亚斌精心搭建了一人标准化访谈场景,在灯光调试过程中,详细演示三点布光法的实践应用:主光角度如何塑造人物轮廓,辅光强度对画面质感的决定性作用,以及背景光调控营造空间层次感的技术要领。参与者不仅直观感受到不同光位组合带来的视觉差异,更在实操中掌握了专业布光的工作逻辑。这种“学用结合”的交流方式获得现场观众高度评价,不少参与者表示这种体验式学习有效突破了传统理论培训的局限。
九州云播功能升级与AI应用解析:生产链路升级,打造智能生态
融媒体中心数字编辑李博详细介绍了九州云播平台的功能升级与AI技术融合应用情况。平台构建了覆盖内容生产、互动体验、智能创作与安全管理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在制作效能方面,平台新增导播台多场景适配、素材库批量转码、移动采编升级等功能,支持比分条添加、信号自动切换及多设备分辨率适配,有效解决了图书发布会、作者访谈等场景的策划耗时与跨平台适配难题。
在用户互动方面,通过优化聚合页架构与播放器性能,结合抽奖信息采集功能,有效提升了用户访问深度并降低了页面跳出率,使平台在保持用户粘性的同时,为后续运营策略调整提供了数据支持。
智能创作生态方面,平台整合了AI智能助手、AI视频拆条、AI直播介绍等功能模块。其中,基于通义千问大模型的智能助手支持自然语言交互,可实时响应系统运维问题,显著提升人机协作效率;人脸识别拆条技术通过毫秒级精准拆分与场景语义解析双引擎驱动,实现海量视频素材的智能化分类与快速调用;直播介绍模块创新应用关键词扩展算法,通过语义联想与行业知识库匹配,可自动生成专业级介绍内容。各模块通过云端协同形成创作—处理—输出的闭环工作流,为媒体机构提供覆盖智能内容生成、精准素材管理、数字营销落地的全链路解决方案,助力院社实现内容生产优化提效。
数字资源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资源整合,赋能增效
网络数据管理中心数字资源管理部副主任吴则玉介绍了院社数字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情况。平台在院社制度框架下统一管理数字资源,通过底层数据共享池整合ERP系统、营销信息管理系统、电子书加工管理系统等多方数据。截至2025年3月,平台已收录25526本电子书、2209期电子期刊、30454个音频等丰富资源。平台面向编辑开放查询功能,支持按需调用各类资源。未来将通过强化数字版权管理、实现主题词分类自动标引、优化接口服务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资源复用效率。
活动最后,融媒体中心(数字资源创作中心)主任谢欣新对各部门的支持表示感谢,并表示中心将持续深化协同联动,共同探索技术赋能业务的创新路径,为院社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撰稿人:李 博
责任编辑:孟晓琳
审核人:陈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