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以“面向行业需求,服务应用创新——推进数智时代应用型期刊的产学研用融合发展之路”为主题,由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评价中心”)与武汉理工大学数字出版智能服务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应用型期刊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报告(2025)”编制启动会在湖北武汉召开。来自教育界、出版界等领域的32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应用型期刊高质量发展路径。我院周宝东副书记应邀作主旨报告。
在《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25版)》工作启动环节,评价中心常务副主任杨思洛教授系统解读了新一轮评价报告的研制思路与方法,从“五大需要”视角阐述了开展应用型期刊评价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提出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应用型期刊评价体系的总体目标。据介绍,新一期的评价报告将聚焦数智技术、开放环境、服务行业等维度,致力于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战略指引,推动我国应用型期刊评价迈向新阶段。同时,该报告的实施将为全国应用型期刊参与评价提供标准化支持,助力行业协同发展。
在主旨报告环节,11位专家聚焦“应用型期刊评价创新”与“应用型期刊产学研用高质量发展”两大专题做了精彩的报告。周宝东副书记作了题为“应用型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的专题报告。他重点阐述了三方面内容。一是应用型科技期刊的界定。首先,他系统梳理了中国科协、《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报告(2023版)》等权威机构及平台对科技期刊的分类标准。随后讲解了理论研究类期刊和应用实践类期刊仅有一字之差的区别:前者注重“高被引”,后者注重“高被用”。通过对比分析,他指出,应用型科技期刊的核心价值在于解决工程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二是应用型科技期刊的意义与价值。第一,助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第二,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搭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第三,推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他强调,一个国家的创新体系要充满活力,既需要顶尖的科学家,也要有一流的工程师和技能型人才;既要有引领性、革命性、突破性的理论成果,也要有易转化、能落地、可推广的工程实践。基于此,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需要高被引频次、高影响因子的学术期刊,更需要扎根工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科技期刊。三是机工传媒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周宝东副书记首先介绍了我院及机工传媒概况,阐述了媒体四大功能(守望、引导、传授和愉悦)和媒体四力(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随后,针对科技期刊“高质量”的内涵,从六个维度做了讲解。一是要高度契合国家科技发展战略。二是必须立足行业发展需求,服务于国家工业领域的科技进步与创新。三是始终坚守媒体人的初心使命,尽职做好“把关人”的职责。四是应充分尊重客观规律。周宝东副书记结合机工传媒实践案例,着重对期刊媒体运营规律做了细致的讲解。他提出,商品需要运营,且运营有规律可循。多年来,机工传媒科技期刊高质量运营的探索和实践遵循的规律为:内容为王、资源立基和平台经营。他还特别指出,期刊媒体运营的四个关键着力点:产品化、品牌化、系列化和体系化。五是要坚持守正创新。对于期刊媒体而言,“守正”的核心要义是尊重客观规律,“创新”的主攻方向是数字化转型、媒体融合发展、内容与产品创新等。六是要自立自强,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专题报告的最后,他总结了机工传媒科技期刊高质量探索的三点经验:第一,全媒体融合发展;第二,复合经营;第三,办刊和经营互相促进。
此次报告不仅强化了机工传媒在应用型期刊领域中的品牌影响力,也为《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报告(2025版)》的编研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促进了机工传媒与全国同行的深度交流与合作。
撰稿人:唐 亚
责任编辑:孟晓琳
审核人:陈宏丽